- Get link
- X
- Other Apps
布萊德·彼特主演的《F1》是一部油門催到底、充滿銀幕魅力的賽車電影,既是一趟燃燒機械熱血的娛樂之旅,也是一場關於明星老去與新秀崛起的寓言。從一開始,觀眾就能感受到彼特對自我形象的深思。畢竟,近年來他登上媒體頭條,更多是因為與安潔莉娜·裘莉離婚官司的波折與2016年機艙事件的餘波,而非他在銀幕上的表現。在《Wolfs》和《巴比倫》等近期作品中,彼特開始詮釋那些有才華但備受風霜、似乎在與時間拔河的男性角色,而《F1》則將這樣的角色形象推向更深一層。
電影中的彼特飾演Sonny Hayes,一位因年輕時車禍而失去F1車手光環的過氣車手。他被昔日對手、如今經營一支無人問津車隊的Ruben(哈維爾·巴登 飾)找上門來,希望他能拯救APXGP這支即將破產的隊伍。這支車隊有一位年輕有潛力的車手Joshua(由Damson Idris 飾演),卻因自負和缺乏實戰經驗始終無法贏得積分。加上由Kate(Kerry Condon 飾)設計的車輛實在不堪一擊,與Ferrari、McLaren等豪門相比更是天差地遠。Ruben的目標其實不高——只求在剩下的九場比賽中拼下一場勝利,好向投資人證明自己還有價值,阻止陰險的商業鯊魚Peter(Tobias Menzies 飾)將整個車隊吞下。
《F1》的導演是Joseph Kosinski,曾拍攝過大獲好評的《捍衛戰士:獨行俠》。這次他與彼特合作,無疑是想複製Tom Cruise那種老將傳承新星、又不失個人魅力的成功公式。可惜的是,儘管電影節奏緊湊、製作精良,彼特卻未能如Cruise那樣完美地將自己的明星魅力與角色情感融合在一起。電影的冷調與機械感,反倒讓觀眾難以真正沉浸其中。
如果說《Le Mans》富有詩意,《雷霆壯志》探討存在主義,而《賽道狂人》彰顯脆弱陽剛之氣,那麼《F1》更像是《挑戰星期天》——一部關於權力、名聲與現代偶像的噪音電影,但少了前者那樣的靈魂深度。
影片的開場極具張力,Sonny在房車內小憩,夢中閃回著過去一場可怕的車禍,畫面與海浪相互交錯,隱喻他內心尚未癒合的創傷。醒來後,他吃著花生醬果醬三明治、冰水潑臉、做引體向上,然後一頭扎進夜間的Daytona 24小時耐力賽,那場比賽搭配了Led Zeppelin的〈Whole Lotta Love〉,一開場就把觀眾推入引擎怒吼的世界中。只可惜,這種精彩在隨後迅速被壓縮的節奏所消解。
劇情節奏如飛車般狂飆,觀眾還來不及細細體會Sonny的內心轉折,他已經答應加入車隊,參加倫敦試車,又很快在西班牙站比賽中慘敗。這種安排固然令人興奮,卻也讓角色的成長之路過於可預測,情感上的連結變得淺薄。
電影的一大主線,是Sonny與Joshua之間的師徒關係。老練的白人車手與年輕、有才但自我中心的黑人新秀,這樣的搭配在好萊塢並不陌生,甚至令人聯想到Al Pacino與Jamie Foxx在《挑戰星期天》中的對峙。兩人性格截然不同:Sonny是曾因車禍失去一切的天才,現今遊走各地,只為了駕駛的純粹熱愛;Joshua則更在意社群媒體人氣與品牌曝光,彷彿是這個時代的產物。兩人在一次次碰撞中,建立起一種不平等但帶有火花的微妙關係。
不過這樣的設計也引來不少批評:Joshua的角色被逐漸邊緣化,只為襯托Sonny的品格與精神高度。即使Idris的表現可圈可點,也無法完全掩飾這個角色設定的侷限。觀眾很難不聯想到現實中的影壇生態變遷:在社群媒體主宰明星價值的今天,彼特透過Sonny這個角色,似乎在向觀眾尋求一種對「舊時代明星」的最後認可。
戲中有一段,Sonny試圖勸Joshua忘掉網路雜音、專注於賽道,那場對話彷彿不只是劇中角色的叮嚀,更像是彼特對這個世代的明星文化投下的質疑。這種演繹令人想起Clint Eastwood晚年的角色,那些堅守原則、不願認輸的男人——他們知道自己正慢慢被時代淘汰,卻依然選擇堅持到底。
《F1》的情感張力集中在Sonny一人身上,他幾乎毫無阻力地收服隊友,重整技術團隊,打造一支戰力逐漸成型的車隊。與Kate的感情線極其淡薄,Condon盡力讓這個角色有些層次,但無奈角色本身過於單一。整體來看,這段關係更像是一種象徵性的安排,而非情感主線。
如果你期待的是像《捍衛戰士:獨行俠》那樣完美的薪火傳承,那麼《F1》的結局恐怕會讓你失望。這部片不是在傳遞火炬,而是在展示彼特還不想把火炬交出去。他仍在拼命證明:自己還能跑,還值得觀眾鼓掌。
儘管敘事上的不平衡略顯可惜,《F1》在技術層面的表現可說是無懈可擊。Hans Zimmer的原創配樂層次豐富,與剪接師Stephen Mirrione的節奏緊密相扣,尤其在賽車段落中,與攝影師Claudio Miranda的鏡頭語言完美結合。觀眾能夠身歷其境地感受到引擎的轟鳴、轉彎的張力、輪胎掠過地面的震動。雖然劇情常常不顧現實邏輯(Sonny的比賽策略到底是什麼?),但整體娛樂性十足。
這部156分鐘的電影不會讓人感到冗長,反而像一場風馳電掣的旅程。它或許沒能深入探討F1這項運動的過去與未來,但它完成了另一件事:打造了一場既懷舊又充滿速度感的銀幕體驗。對於賽車迷來說,《F1》是一次酣暢淋漓的娛樂。而對長年關注彼特的觀眾來說,這或許也是他在銀幕上的一次告白——不是告別,而是:「我還在這條賽道上,還沒準備退場。」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