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吉尼斯家族》影評:一杯風味偏淡卻格調十足的劇情佳釀

 作為一個在標誌性品牌傳說中耳濡目染長大、且對融合歷史與高風險元素的年代劇情有獨鍾的人,我帶著同等的好奇與審慎點開了網飛的 《吉尼斯家族》

吉尼斯黑啤本身,是與深厚底蘊、悠久傳統和某種莊重感緊密相連的飲品。因此,當這部聚焦其 19 世紀傳承故事的劇集,最終呈現出如劣質啤酒般清淡泡沫感時,實在讓人忍不住挑眉。

但即便酒頭偏薄,也不妨礙它順滑入喉 —— 這部劇即便瑕疵不少,卻依舊讓人看得津津有味。

虛構而非紀錄:史蒂文・奈特的標誌性風格

首先必須明確一點:這絕非紀錄片。每集開篇的提示語 —— 「本虛構作品靈感源自真實故事」,與其說是免責聲明,不如說是一份完整的創作宣言。

本劇由 **《浴血黑幫》**的締造者史蒂文・奈特操刀,從第一幀起,就能感受到他標誌性的風格印記:

  • 圓頂禮帽在都柏林煙霧繚繞的酒吧中投下長長的陰影

  • 穿著馬甲的紳士們咬牙切齒地低語

  • 不合時宜卻極具衝擊力的愛爾蘭抗議歌曲(必須為 Kneecap 樂隊粗礪的旋律點讚)

這種風格化的處理大體奏效。它將 芬尼亞運動對獨立的渴望,以一種緊迫而不突兀的方式融入敘事肌理。至於螢幕上閃現的 粗体彩色蓋爾語文字?更是點睛之筆,悄然致敬了這種仍在為存續而抗爭的語言。

家族與紛爭:故事設定的厚重基底

劇集的 premise 簡直是頂級劇情片的絕佳素材:

  • 吉尼斯帝國的掌舵人、新教精英本傑明・麥吉尼斯爵士離世

  • 四個子女在都柏林反英情緒高漲的氛圍中,為家族企業控制權展開爭奪

這些兄弟姐妹雖屬經典角色原型,但演員的演繹賦予了足夠層次感:

  • 亞瑟(安東尼・博伊爾):野心勃勃卻隱藏同性戀身份的政客,令人既鄙夷又同情

  • 愛德華(路易斯・帕特里奇):陰鬱、野心勃勃,以卑劣氣息詮釋「負責任的長子」

  • 安妮(艾米麗・費恩):因性別與婚姻被邊緣化,卻在慈善事業中大放異彩

  • 本傑明(菲恩・奧謝):酗酒的「敗家子」,雖角色單薄,卻在兄妹同框時增添混亂的真實感

配角點睛:讓劇集更具滋味

如果說主角是骨架,那麼配角陣容便是調味料:

  • 詹姆斯・諾頓 飾演的肖恩・拉弗蒂:冷酷暴徒,以殘忍手段保護吉尼斯品牌

  • 奧莉維亞(丹妮爾・加利根):亞瑟的妻子,清醒洞察無愛婚姻的本質,卻在情感束縛中掙扎

  • 傑克・格里森 飾演的拜倫・赫奇斯:出身工人階級的「私生子」,與芬尼亞組織勾連,狡詐魅力十足(宛如「小丑」與幸運符小精靈的結合體)

只要他穿著破舊羊毛外套登場,觀眾便能預感混亂的好戲即將上演。

劇集的瑕疵:節奏、重複與宣傳感

當然,《吉尼斯家族》並非完美無瑕:

  • 後半段節奏凌亂:突兀且鋪墊不足的時間跳躍讓人出戲

  • 議題重複:所有角色都反覆糾結「權力與愛情能否兼得」,觀感略顯單調

  • 品牌宣傳感:雖充斥革命與家族紛爭,卻始終縈繞著「高雅廣告片」的氣息

但奇妙的是,這些瑕疵並沒有真正削弱觀劇的吸引力。

定位與觀感:維多利亞外衣下的肥皂劇

關鍵在於:這部劇 從未試圖成為《繼承之戰》或《浴血黑幫》

它本質上就是一部披著維多利亞時代外衣的 肥皂劇 ——

  • 葬禮上的鬥毆

  • 禁忌之戀

  • 親戚間的勾心鬥角

它毫不避諱地擁抱這一定位。

這就是那種你想逃避現實時會點開的劇集 —— 無需費腦,只需沉浸。

  • 一口氣刷完?瑕疵會更明顯

  • 慢慢追劇?就像陰沉午後配上一杯啤酒(吉尼斯與否皆可),再合適不過

總結:一杯順滑卻不夠濃烈的黑啤

歸根結底,《吉尼斯家族》就像寒冬裡的第一口黑啤:

  • 雖不如預期般複雜

  • 卻溫暖醇厚、令人滿足

  • 足以讓你意猶未盡

它或許稱不上傑作,卻是一段十足精彩的觀劇體驗。

而有時,這就足夠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